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数字赋能文旅业融合发展,数学与统计学院“潮这走”——“百千万工程”突击队一行14人于7月11日至15日先后奔赴揭阳普宁市、汕头潮阳区和潮州潮安区,围绕潮汕英歌舞的发展现状及优化策略此专题展开了实践调研活动。
7月11日,突击队同普宁流沙东街道办事处和新坛、北山、斗文三个村的村委会干部及英歌队领队进行深入交流,了解普宁英歌舞的历史沿革、特色风格、发展现状及现存挑战,双方互通有无,共同探讨切实可行的优化策略,促进当地文旅业高质量发展。广东工业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党委林逢春副书记表示,近些年潮汕英歌舞“出圈”“出国”“出彩”,绽放中华战舞的时代风采与独特魅力。在揭阳文旅局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百千万工程”突击队定当扎根基层,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用“镜头”和“笔头”讲好潮汕英歌故事,带动更多人来传承和保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在为期五天的调研中,实践团成员们还走访了普宁北山、新坛、斗文及潮州市金石镇龙下村与远光村等村庄,参观了普宁南山英歌传承基地、普宁非遗文化展示厅和汕头潮阳凤岗英歌基地等场馆,还采访了揭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相关负责人、揭阳市非遗传承人陈锦瑞、潮阳凤岗英歌舞队教练郑庭文和潮州龙阁英歌队领队陈镇深等人士,深入了解潮汕英歌舞的特色风格与培育路径。新坛英歌的雄浑有力、北山英歌的青春活力、斗文英歌的快节奏与细腻,无不展现了英歌舞的多样魅力。虽然英歌舞表演形式上大同小异,但各地的英歌队其实各具特色。比如,新坛英歌以小时迁执龙而有别于其他队伍,扛鼎拔山,力透拳风,短槌挥舞间,自蕴气象万千;北山英歌队主要由十几岁的少年组成,一招一式既尽显少年意气,在慢板的节奏下又不失庄重大气;斗文英歌则是快板英歌,快中显力,力中带韵,激昂奔放而不失细腻精湛;南山英歌则注重顺应数字时代潮流开发相关文创产品,善于结合戏剧的元素赋予脸谱审美价值,并重视招式与阵式的守正创新;潮州英歌则致力于大力推动英歌舞走进校园与社区,充分发挥政府搭台、民间唱戏的作用,更好地做好非遗传承;西门女子英歌队更是开创潮汕英歌舞之先河,它经由70载的传承与探索,引入“花木兰”等巾帼英雄的形象,同时在传统“老五下套”打法的基础上,将对打、单打等套路融入到表演中,演绎出柔中带刚的艺术气质与“谁说女子不如男”的气魄。
本次调研发现,潮汕英歌舞还面临资金投入不足、法律纠纷保障手段不力、创新点匮乏和文旅产业转化不足等问题。诚如普宁北山英歌队陈教练所言,北山村的英歌队存在创新性和资金不足的问题,这需要更多人才与资金的投入,才能把老祖宗传下来的文化精品进行创新改良。
为推进英歌舞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型发展与创造性转化,地方政府需加大政策与资金投入,重视数字赋能和开发文创产品,拓宽非遗文化项目内容的再生产与传播空间,并通过加强交流互鉴和校地联合培养模式来推动非遗项目的守正创新。
“泱泱中华,历史何其悠久,文明何其博大”。此次开展的调研实践活动,不仅增进了广东工业大学的青年学子们对英歌舞这一文化瑰宝的认识,更激发了青年学子的文化自信及其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的行动自觉。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而英歌舞,正是承载着先人的智慧与情感,连接传统文化与未来科技的桥梁,且在推动文旅业高质量发展和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方面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广东工业大学的青年学子用“笔头”和“镜头”深挖潮汕非遗文化的深厚底蕴,同时以数字技术赋能英歌舞,探索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有机融合的全新模式,为地方文旅创新融合发展提供强大动能,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贡献青春力量。